有多少苏州老字号陷入“李逵”和“李鬼”之争
商标权争议已持续10年
关于“稻香村”的商标权争议持续了10年,近日又掀波澜。北京一位消费者“错买”了苏州稻香村糕点,引发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稻)和苏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下称苏稻)再度“掐架”,双方都向外界宣称自己才是正宗“稻香村”。
消费者错买引“掐架”
今年3月20日,北京一位消费者购买了一盒“稻香村”糕点,发现并非北稻所产后向当地相关部门投诉。第二天,北稻宣布就苏稻商标侵权行为提起诉讼。
据网上信息,北稻已于2015年成功注册了“北京稻香村”商标,并从当年9月开始,就苏稻商标侵权行为提起4起民事诉讼,提出索赔近4000万元,要求苏稻停止使用“稻香村”字号,或将“稻香村”改名为“苏州稻香村”。
此次,北稻和苏稻再度“掐架”,“稻香村”商标之争再次爆发。4月20日,苏稻作出回应,重申苏稻公司才是糕点食品类“稻香村”商标的唯一持有者。
稻香村商标之争
为什么会存在两家老字号稻香村?根据苏稻提供的资料,稻香村于1773年始创于苏州观前街,至今已243年,1999年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作为南派糕点的代表,稻香村后来从苏州往全国各地发展,南京、上海、保定等地都有了第二代、第三代稻香村。1982年、1988年,保定稻香村首先在第30类申请注册“稻香村”商标,2004年苏州与保定稻香村合资,“稻香村”商标转让至苏州稻香村。
对于“北京稻香村”成功注册商标,苏稻法律顾问表示已涉嫌违法了商标法。“地名加上已注册商标,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可以注册北京海尔、上海伊利等商标?”
4月25日,北稻再发声明,称北稻才是“稻香村”商标声誉的积累者。同时,还拍摄了一张位于北京站附近的疑似苏稻门店的照片,称其未使用苏州稻香村所持有的图形商标,而是使用了与北京稻香村极为近似且未准予注册的扇形及毛笔字标志,同时还打出“北京特产”之旗号,极易误导消费者。
苏稻总经理陈坚强调,苏稻是稻香村字号的创立者,是在苏州观前街持续经营了200多年的中华老字号,是糕点食品类“稻香村”商标的唯一持有者,至于北稻错将侵权者店面归至稻香村集团旗下,陈坚说,“这口黑锅我们不能背。”作为糕点食品类“稻香村”商标的唯一持有人,稻香村集团坚持不懈地在全国各地进行维权打假,为维护老字号品牌声誉付出了巨大努力。
商标之争源于市场份额
陈坚说,虽然对北稻在官方正式声明中如此不严谨感到不解,但依然感谢北稻提供的线索,称稻香村集团会积极采取行动,维护“稻香村”老字号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苏州稻香村主要在南方市场,而北京稻香村则深耕北京。但随着苏稻在北京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双方关系暗流涌动。市场格局的变化为这场商标争夺埋下了导火索。 据新民网
延伸阅读
苏州老字号还打过这些战役
三雄割据“雷允上” 老字号品牌陷入撕扯
雷允上,始建于苏州,发迹于上海,距今已三百余年,多年来被认作是上海中药店“四大户”之一。
然而,目前市面上冠以“雷允上”的企业就有多家,分别是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雷允上”)、上海雷允上药业西区有限公司(下称“雷允上西区”)、雷允上(苏州)药业有限公司(下称“苏州雷允上”)等数家公司,这几家公司分属于不同的集团,彼此之间并无关联。
表面上看,三方相关企业似乎都只能接受这样的现状,各自经营,互不干涉。然而,事实上,三家企业一直很看重这个老字号的品牌效应。
苏州雷允上对记者强调:“雷允上商标是我们的。”而上海雷允上更是直接找到雷氏家族传人想为自己正名。2010年,雷氏家族传人雷璧芬曾接受上海雷允上董事长、总经理杨弘颁给她的高级顾问聘书。
记者查询国家工商局网站发现,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上海雷允上、苏州雷允上、雷允上西区都曾申请注册过“雷允上”商标。 据《第一财经日报》
两斗“同德兴”苏州“同得兴”讨到说法
2009年6月,苏州同得兴奥面馆老板肖伟民得到顾客“报料”,在上海四川北路闹市开出一家“同德兴”面馆。2009年10月,上海工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拆除涉嫌侵权的“同德兴”字样的店牌、店招,并处以罚款2万余元。
2010年6月,肖伟民在第1220期《商标公告》上发现,武汉派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2008年8月29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的“同德兴”商标。
2010年9月14日,肖伟民赴北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递交申诉材料。2011年底,肖伟民又再次赴商标局,询问处理进度。花费了2年多时间,2012年7月23日,肖伟民终于拿到了《“同德兴”商标异议裁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