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什么样的商标 能够让你的企业成功进入世界500强?
世界排名500强企业的大公司几乎约半数的价值来自与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一个商标能够值多少钱,参考苹果ipad商标6000万美元(超过4亿人民币)的价格,想必现在花40亿苹果也不会把该商标转让。任何创业者的梦想,无非是想实现从草根到马云的距离(没有成为马云之前没人关心你是谁),当你成功了之后,机会挡都挡不住,而那时你的烦恼就是怎样推掉那些看似没有吸引力的信息。据说周杰伦在成名之前为刘德华写的歌就被挡在了门外,并且刘德华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周董“现在没有人听这样的歌”,可能多半是“误传”,但情形大抵可以想象。
对,你到底想不想让你注(转)册(让)成功的商标从2万变成2亿呢?小知有方法。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品牌价值高,公司做什么都是无往不利的,类似于阿里和百度那样的商业巨头,对于他们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阿里选择进入知识产权行业,相当于商业大鳄的强大延伸,百度因为价值观的扭曲从而瞬间成为众矢之的,说明选择的重要性。
如果想要进入大军突杀的红海,首先要选择一个有力位置,如果你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有些解决某些痛点,那么剩下的事就是按部就班了。
有一种品牌叫“收购” 有一种商标叫转让
创立一个品牌需要花多少钱,有报道称——2亿。
小知也无法判断其真伪,但按照想象应该是很难的。如果你想迅速打开某一领域的市场,花费心力不说,光商标注册就要花费一年半的时候,除非你不想做大做强某个品牌,只是想小打小闹赚些“零花钱”。
而创立品牌最快速的方式实际是——收购,用资本的力量拓展品牌。“联合利华”就是其中的典范。
力士与夏士莲、中华牙膏、立顿红茶都是“联合利华”的品牌,而他们大多是被收购来的。
旁氏原是一个美国品牌,联合利华将其买下并发展为一个护肤品名牌,推广到中国;“夏士莲”原是在东南亚推广的一个英国品牌,联合利华也将其引入中国。而将中国牙膏第一品牌“中华”收入旗下,更是其一贯品牌策略的延续。
如果你没有雄厚的资本,有一种商标叫转让。买一个商标,比注册下来的风险低。
小企业需要抱大树 大企业需要完整产业链
前些年,小知都没听说过有BD这一工作岗位(也许是小知比较LOW),合作是否能够共赢,要看自身的实际情况。但如果自身比较弱小,初创企业阶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是自己发展品牌,一手是抱大腿(与大品牌合作),同行跨界都好。
星巴克作为“咖啡快餐业”知名品牌与联合航空公司携手,一方面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使自己的产品覆盖到更广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种优势合作,使它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品牌价值得到了确实的提升。事实证明,许多原来的忠实顾客正是由于联合航空的新举措,现在变成了联合航空的顾客,而现在许多星巴克的“拥护者”也是在联合航空上结识并开始“衷情”于这一“咖啡之星”的。
学会体验你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说一个人非常会做生意,每天面对面两个商铺进行厮杀,实际上这两个店铺都是他自己的。
运用到公司中也一样,做得最好的是宝洁公司,宝洁旗下的品牌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并且同类产品都有超过三个以上的品牌,分别被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比如海飞丝、飘柔、潘婷等,后来其它的洗发水想要再开辟新的领域似乎不那么容易了。
品牌延伸战略包括副品牌战略和多品牌战略。副品牌战略是介于一牌多品和一牌一品之间的品牌战略。它是利用消费者对现有成功品牌的信赖和忠诚,推动副品牌产品的销售。
从海尔的实践看,副品牌战略确实对统一品牌战略进行了有效补充。它把0.5公斤的小洗衣机叫“即时洗”、电视机叫“探路者”、美容加湿器叫“小梦露”,消费者对其一目了然。对同一商品,也可用副品牌将规格、品位、档次、功能等区分开来,如海尔冰箱选用“小王子”、“帅王子”、“小小王子”等。
有家乐福的地方就有肯德基是不是错觉?
有时,地理位置的优势也很重要,家乐福和肯德基有没有合作小知不清楚,但有些品牌就是靠着“渗透”的力量合作取胜。
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遍设销售渠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地发展地域经销商,不但自动售货机、喷嘴式饮水器、超市、便利店里有卖,而且在电影院、音像商店、甚至出租车上都更显其“清凉”本色。
耐克也开辟了一些新的销售渠道,其中有一个功效显著的大型专卖自选商场“耐克城”,它有力地加强了该公司的品牌形象。耐克也同样大举进攻全球市场,自1994年以来,它的品牌已延伸到了亚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以及北美洲的100多个国家。
如果你是做餐饮的,或是做服装鞋帽的都可以选择与超市合作,因为往往有超市的地方就需要餐饮或者服装这样的配套店面跟进,反正商场都是要有这些项目的,用你的实力说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