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营企业产权保护有了“尚方宝剑” 十大司法政策护航
“作为民营企业家,要清楚各种权利的内涵和外延边界,准确掌握产权保护的手段和渠道,这是既是维护自身权利的前提,也是防止不经意侵害他人权利的必要。” 1月10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向凯说。当天,云南省三级法院的法官和省工商联民营企业家相聚一起,了解最高法院出台的关于产权保护系列意见,并就云南省产权保护制度进言献策。
国家出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据悉,国家已经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高人民法院随即发布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和《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
《意见》的发布,对完善产权制度和依法保护产权而言是一场“及时雨”,是给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提供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是促使我国建立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平等,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法律框架的“助推剂”。
民营企业经营过程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将得到妥善处理
《意见》针对当前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权益并未能实现平等保护,国有产权保护不到位,农村集体产权和非公经济产权保护存在短板的现状,提出建立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尤其是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不平等的问题,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
《意见》针对公权力对产权保护不到位的问题,提出完善政府守住践诺机制,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兑现向社会及行政相对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认真履行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不得以政府换届、领导人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
《意见》针对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相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以制度层面解决产权保护法律不够健全,对不同的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不够同等问题,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依法甄别和纠正涉及产权的申诉案件,妥善处理以往民营企业经营过程存在的不规范问题等系列政策举措,将对完善产权保护法治体制、规范司法行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加强产权保护十大司法政策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保护的意见》提出了人民法院加强产权保护的十大司法政策。
一是依法惩治各类侵犯产权犯罪,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强调既要依法惩治侵犯国有、集体资产的犯罪,也要加大对非公有财产的刑法保护力度,依法惩治侵犯非公有制企业产权以及侵犯非公有制经济投资者、管理者、从业人员财产权益的犯罪。
二是客观看待企业经营的不规范问题,对定罪依据不足的依法宣告无罪。强调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从旧兼从轻等原则,依法公正处理相关案件。对各种经济活动,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禁止的,不得以犯罪论处;对虽属违法违规但不构成犯罪,或者罪与非罪不清的,应当依法宣告无罪。
三是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强调充分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特点,严格把握刑事犯罪的认定标准,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认定为刑事犯罪。对各类经济纠纷,不论实际损失多大,都要始终坚持依法办案、公正审判。
四是依法慎用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要求在刑事审判中,对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应当变更强制措施;在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中,确需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除依法需责令关闭的企业外,可以视情为企业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
五是严格规范涉案财物的处置,依法维护涉案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要求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严格区分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严格区分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按照公开公正和规范高效的要求,严格执行、不断完善涉案财物保管、处置制度。
六是依法公正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促进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强调对因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引发的纠纷,要认真审查协议不能履行的原因和违约责任。对政府违反承诺,特别是仅因政府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等原因违约毁约的,坚决依法支持行政相对人的合理诉求。
七是依法公正审理财产征收征用案件,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要求合理把握征收征用适用的公共利益范围,坚决防止公共利益扩大化。遵循及时合理补偿原则,充分保护被征收征用者的合法权益。
八是依法制裁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要求适时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依法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加强品牌商誉保护,依法审理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加大对链条式、产业化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
九是依法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申诉案件,坚决落实有错必纠的要求。要求建立专门工作机制,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对经审查确属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及时纠正并赔偿当事人损失。
十是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切实防止因诉讼拖延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要求强化审限管理,进一步完善繁简分流审判机制,及时有效定分止争;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行速度,及时有效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记者 赵岗)